分子结构对缓蚀作用的影响
从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得知,缓蚀剂应在环境介质中离解出一一个或几个保护基团的成分,并在金属表面吸附并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,而这一系列变化,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缓蚀基团及其极性。极性基
团与金属结合成键,要求其所带的电荷与金属表面电荷极性相反,由静电引力吸附成键,或其本身具有供电子能力,可与金属表面未占据电子的空d轨道结合成键。
当缓蚀剂分子具有共振结构时,由于π电子能使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发生转移,电子云密度下降,对金属的化学吸附减弱,缓蚀率下降。若非极性基团是斥电子型时,非极性基团有可能使其电子偏向极性基,极性基的中心原子的供电子能力的增强,产生所谓的诱导效应,使缓蚀效应增加。一般来说,对干有机缓蚀剂分子。其止振效应和诱导效应往往同时 存在,常用哈密特(Hammet)常数σ表示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,以表示体系中极性基团的电子云密度。若σ<0,则极性基团为供电子型,σ越负,中心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大,缓蚀效果越好,反之,σ>0, 极性基团是吸电子型,缓蚀效果较差。